查看原文
其他

前所未见的皮克斯,拍了一部魔法少女动画?!丨话题趴

学术趴编辑部 动画学术趴 2022-11-02


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皮克斯新片——《青春变形记》已于3月11日上线流媒体平台Disney+


本片讲述的,是13岁的小女孩李美玲的一段神奇经历。

“正值青春期的13岁华裔女孩小美,当她兴奋或压力过大时,就会变身成为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。这一奇妙的超能力,将为成长中的她带来多少烦恼?
——《青春变形记》剧情概述”

作为一部在上映前就获得了极高的媒体评分、有着大量看点的作品,我们从本片发布预告片起,就对其充满期待。

于是,在本片上线后,编辑部的各位在第一时间就一起观看了这部作品,并进行了一轮非常热烈的讨论——我们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、也有着很多值得讨论的内容的作品。

因此,今天的推送内容,就来自我们观影后各自撰写的短评。与此前的“话题趴”类似,这次的讨论事先没有做太多准备,是一次对于观影体验的直接记录。后续,我们还将发布一篇更加完整的、关于本片的推送。

*预警:以下内容包含部分非关键剧透,请介意的读者谨慎阅读




-彼方-

 主编

在和编辑部的同事们一起愉快地看完《青春变形记》之后,一直觉得这部作品的剧情结合动画演出,给了我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。

在落笔之前,我终于想明白了。

学术趴曾翻译过一篇对主创团队的幕后报道。其中提到,作品的色彩设计受到了《美少女战士》等日式动画的影响。而在我看来,石之予导演可能有意无意之间,拍了一部魔法少女动画——

这真的不是“月棱镜威力,变身”?

主角是13、14岁的“中二”少女,有着一群会打配合的好闺蜜;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“乖乖女”“普通女孩”的身份,受到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规训,但是在私底下都有着一颗追求自由的心;她因为机缘巧合获得了异于常人的变身能力,并以此为契机开始超越日常,不断地冒险、活跃。而这种魔法少女身份和现实身份之间的差异和藏匿,以及由此带来的剧情张力,就是故事最核心的矛盾。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《青春变形记》讲述的故事,并不新颖。

而最大的不同,或许在于传统的魔法少女动画中,现实与幻想世界的界线是相对明确的——魔法少女们只有通过脱离社会现实、营造一种封闭的空间或世界,才能获得活跃的舞台。但《青春变形记》里的这只小熊猫,则把魔法带进现实、打破了两者之间封闭的区隔——这也与主角在故事结尾的最终选择息息相关。

在校园活跃的小熊猫

与之相应,我也认为《青春变形记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目前皮克斯作品中最具娱乐性、也最拥抱流行文化的一部作品:80年代后半出生的石之予导演带来了太多00年代的流行元素;而皮克斯的动画师们,也让人见识到了现在二维与三维动画的界限已是如此模糊——大量的日式动画、漫画演出在片中竟然毫不违和,且有着众多出彩的桥段,爽快且流畅。

流行于00年代的“电子宠物”




-Pel-
编辑

看完激情评满分10分。个人评分体系在于感觉感觉和感觉,因为当初看完《夏日友晴天》想吃意面,这次看完《青春变形记》想跳舞;因为好玩又新鲜,和同事看得欢声笑语一片;因为看完不会后悔这100分钟并且随时愿意重温一遍。

如主编所说,关于男孩中二又放飞的故事看得多了,关于女孩的相对少见。不过也有很多情感是共通的:在小圈子里的聒噪自在、对成人世界幻彩(4☆Town)的向往、在家庭里的软弱和伪装——青少年心理三重大戏。可爱强大又难以启齿的小熊猫则迫使主角正视自我感受,抗拒家庭束缚更抗拒过往的自我封闭。


同时这力量不只是破坏性的,当属于众多女性的最终狂欢上演,当“小头爸爸”等男性发挥纽带作用,当偶像歌喉与古老祈福交汇融合——召唤出——她们(带我们)进入那个幻想时空,试图超越代际互相了解,寻找未来的可能。

另外,除了演出层面的风格融合(速度线、星星眼、立体机动……)、年轻化、前所未有的“放开”之外,这次的美术风格也是皮克斯以前没有过的。色彩和渲染呈现类似粉彩的质感;角色建模Q弹Q弹,简化了许多(比如耳朵只有两个小半圆,连耳垂都没有),第一眼甚至让我想到游戏《模拟人生》,再加上毛衣运动鞋电子宠物等小物件啦,总之一切服务于导演的怀旧滤镜(nostalgia),文化氛围虽对国内观众而言“半生不熟”,观感却令人“心悦诚服”。





-风瞳君-
运营


看完个人可以打9分,感叹年轻一代的导演在皮克斯崭露头角,整个气质跟创造思路有非常大的转变,真是后生可畏!这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,说不定后面会有更多这种风格的杂糅,没有思想包袱的作品出现。

这一批导演,不只是受到美国迪士尼为主的动画熏陶成长起来的,而是受全世界文化(包括日本动画,中国传统等)糅合在一起,成长起来的。比如闺蜜团和七大姑八大姨们出场时,颜色的表现就很有日本特摄“战队”味儿;对阵“最终反派”时我第一反应是《进击的巨人》里的名场面“兵长砍猴”……(笑

标准战队配色

穿越时空的少女?

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上,如果小美变成大熊猫,我可能会觉得很俗,但她变成了小熊猫就有种摆脱欧美对中国文化刻板印象的感觉,虽然这么说有点勉强,但给我了这种印象。另外这个片子虽然依然在表现亚洲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,但表现的并不扭捏和苦大仇深,反而让我觉得没有那么刻板教条了。

以上的这些融合都非常自然,真情流露,导演本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,其他的导演想模仿也模仿不了。比如迪士尼之前的《寻龙传说》《魔法满屋》等作品,虽然也是在描写各种民族元素,但你就会觉得它的那种融合并不自然,为了完成表现的“任务”而表现而已。《青春变形记》中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表现,是导演性格如此,装不出来的。

真情流露,有没有想起画同人自己

有没有想起看偶像的自己

看了导演制作动画的幕后映像,感觉片中小美的性格很像导演,有种自传的感觉。




-若风-

 编辑

我认为本片最有资格进行评价的应该是女生们,而不是我们一帮大老爷们儿(笑)。所以我的观点就权当看着玩儿吧。

7分。整体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,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在主题上并没有什么新意,甚至有些老套。与上一部《夏日友晴天》对比,同样是主角与自己、家长的和解,同样是身体焦虑...但与《夏日友晴天》不同的是——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——片中,尤其是在后半段大量日本动画,或者说二维动画的元素很好地融合了进去。

回头再看导演石之予和细田守的对谈,细田守给本片的评价是“具有革命性”的作品,虽然私以为细田守有些客套的成分,但是我确实看到了一部以往未曾有过的皮克斯电影:星星眼、速度线、用二维手绘表现的激光...甚至能看到一丝特摄片的影子?这是我们编辑部一起看这部电影时最high的时刻。

如果说《夏日友晴天》仅是一种叛逆,那么《青春变形记》则是一场青春的狂欢。


另外让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,无疑就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青春期少女的描绘,包括turning red本身就有多层含义,激动就变成小熊猫这个idea也十分有趣。我们看过太多太多对青春期男孩子的描述。一方面我认为这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,也是市场需要的。另一方面,无论性别我们同样有对身体的焦虑、对懵懂爱情的向往、对父母的反抗等等。

最后是我觉得影片最大的缺点,为了制造矛盾冲突依然把父母塑造成了非常刻板的“反派角色”,母女两人几乎没有深刻的沟通交流,也看不到主角对父母的体谅,全片都处于一种简单的正义/邪恶对立。虽然是一场狂欢,但是过于聒噪的影片节奏和角色塑造让我喜欢不起来角色,更谈不上共情了。




以上就是我们编辑部的内部讨论啦,不知道它是否引起了你的好奇(和观影冲动)?已经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,又有着怎样的观点想和大家分享呢?欢迎各位留言讨论!


- END | 动画学术趴 -

—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—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